事實上,精準醫療、基因測序正是生命經濟時代的兩大主流方向。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家醫藥上市公司涉足精準醫療,更有投資機構評估認為,精準醫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級別。而基因測序也是資本追逐的重點目標,目前行業內的兩大龍頭企業均已上市。
▲2017中國醫藥資本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張建/攝
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張海妮
層出不窮的利好政策和新醫改的深入推進,將相對沉悶的醫藥行業推上了風口。尤其是最近幾年,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創新,更是使醫藥行業在商業模式上探索出與傳統制藥、零售有別的新業態。
2017年11月23日~25日,每日經濟新聞在四川成都舉辦了“2017 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”,其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。而在11月24日下午舉辦的“2017 中國醫藥資本論壇”上,“中國醫藥產業新業態的成長邏輯”這一重要議題對當前醫藥產業的格局與發展趨勢、未來存在的機會,展開了熱烈對話。
創新是一個企業保持前進的驅動力,醫藥企業更是如此。從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《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》開始,醫藥行業的改革大幕正式拉開,最近兩年已收獲了多個利好政策。
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仿制藥一致性評價、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、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,以及今年一系列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改革措施接連出臺。今年10月,《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》的發布,再次讓行業振奮不已。
中銀國際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周宇在當天的論壇上指出,目前整個醫藥行業面臨兩個問題:一是看病難,二是看病貴。與此同時,在“三醫聯動”(醫療、醫保、醫藥改革聯動)帶來的醫改政策推進下,醫藥行業在商業模式、零售業態上出現了很多新形式。
資本市場也從另一層面上反映了中國醫藥市場的變化。2016年下半年,“抗癌第一股”貝達藥業(300558,SZ)上市;就在今年7月,國內基因巨艦華大基因(300676,SZ)在深交所掛牌上市,預示著生命經濟的啟航;兩個月后,9月8日,國內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金域醫學(603882,SH)登陸上交所。
“企業無創新,就沒有生命力與活力。”珍寶島(603567,SH)董秘霍光在論壇上指出,一個綜合性企業,產品研發在創新,其經營方向、經營模式也需要創新,這是新業態所需要選擇的。當然,不同的企業對創新的定位也不一樣,因為新和舊是相對的。
傳統制藥企業又將如何去選擇業務上的探索?霍光認為,面對創新和新業態的選擇,作為一個傳統型企業,一要有魄力,要勇于接受這種挑戰和轉變;二要有定力,如果沒有定力,傳統企業不但搶不到市場先機,可能還會流失其他優勢。
在醫藥行業百花齊放的新業態中,醫藥電商、智慧醫療和精準醫療是當下最熱門的三種模式,無論是制藥企業還是資本都在保持關注,有些甚至受到追捧。
“目前的信息時代也會成為一個即將要過去的時代;再下一個時代,回到人類的本身,不再關注物質,而是關注人類自身的健康,關注怎樣才能活得更加健康和美麗。”華大基因董秘徐茜在總結了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后表示,下一個到來的時代將會是生命經濟時代。
她進一步指出,從物質到生命本身的轉變,是生命時代到來的一個契機,未來的10~30年是很重要的轉變。掌握了基因資源,等于掌握了生命經濟時代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。
事實上,精準醫療、基因測序正是生命經濟時代的兩大主流方向。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家醫藥上市公司涉足精準醫療,更有投資機構評估認為,精準醫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級別。而基因測序也是資本追逐的重點目標,目前行業內的兩大龍頭企業均已上市。
對比之下,探路更早的醫藥電商和智慧醫療則不及前者樂觀,正處在不斷洗牌、去泡沫化的理性回歸當中。湖南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黃修祥在論壇上指出,目前政策下所有藥品生產商、批發企業和藥品零售企業均不能在網上向個人銷售處方藥,甚至不能在網上展示處方藥。處方藥在網上銷售的政策已經很明朗,不會有變化。
他認為,很多電商打價格戰,實際上對線下的實體店有傷害,總體來說,目前行業爆發點還沒到,到那一天來時,“所有的鮮花會盛開”。
對于智慧醫療“寒冬”的說法,深圳融昱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伙人龍宇翔在論壇發言時表示,目前經濟仍有待整固,但是否現在就是智慧醫療的投資寒冬,這對每個人的意義不一樣。對一級市場的金融機構而言,要尋找好的標的物確實也比較難。
他對記者坦言,作為一級投資者而言,他相對趨向于一個低谷的平穩期以及思考期。思考期的過程無非是以下幾點:第一,我們的模式是否需要改變;第二,我們是否能夠堅持下去。我們做互聯網的目的是什么?醫療需要互聯網嗎?醫療需要移動嗎?但隨著科技發展,移動醫療必然是一個趨勢——前途光明、現實骨感。